en-us-「大腸激躁症」與益生菌的關聯

05/04/2022

大腸激躁症其實是一種常見的困擾。而且他已經成為一種「慢性」的腸胃道「功能障礙」。

腸躁症診斷方式:

目前國際上最廣泛使用的腸躁症診斷標準為Rome IV定義

1.發生時間:症狀起始超過6個月,最近3個月內反覆性腹痛,且平均每週至少發生一天以上

同時合併

2.症狀(2項或以上)

●症狀與排便有關

●排便頻率的改變,如便秘或腹瀉

●排便型態的改變,如變硬、變軟或水便等

即可診斷腸躁症。

目前病因至今仍不明,例如:遺傳、食物、藥物、腸道黏膜發炎、通透性增加、腸道菌叢改變等皆為被探討過的原因。 腸躁症雖不是致命性的惡性疾病,但嚴重者會影響生活與社交,因此更多輔助性方式正在被努力研究討論中。

文獻內容:

一則文獻統合分析(meta-analysis),其研究的目的是通過隨機對照試驗(RCT)的統合分析,評估羅馬三標準診斷出的IBS患者中不同益生菌類型,劑量和治療持續時間的療效。註1* 方法檢索了截至2015年10月的Medline,EMBASE和Cochrane對照試驗中央登記冊。符合條件的RCT(包括比較益生菌和安慰劑對通過Rome III標準診斷出的IBS患者的影響)共篩選出21則研究。研究結果顯示,補充益生菌對於患者是一項有效的療法,且以小劑量單一菌株及短期使用,在總體症狀反應及生活品質衡量上有顯著效果。 另一則納入9項隨機臨床試驗共1793例患者的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(meta-analysis)顯示,補充益生菌能降低59%腸躁症總體症狀 (包括脹氣、腹脹和腸胃氣脹) 及49%腹部疼痛發生率。註2* 文獻搜索在2007年9月至2013年12月之間,數據庫包含PubMed、Cochrane庫、Scopus、Google Scholar和Clinicaltrial.gov。因此,研究團隊表示益生菌的補充能有效減少改善腸躁症患者的症狀。


文獻出處:

註1* Effects of probiotic type, dose and treatment duration 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diagnosed by Rome III criteria: a meta-analysis

BMC Gastroenterol.2016; 16: 62. Published online 2016 Jun 13. doi: 10.1186/s12876-016-0470-z

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4907258/

註2* Effectiveness of probiotic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: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-analysis

World J Gastroenterol. 2015 Mar 14;21(10):3072-84. doi: 10.3748/wjg.v21.i10.3072.

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25780308/